相關文章推薦
更多>
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武漢科技大學是省部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學,是國家“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入選高校。學校辦學歷史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朝政府批準成立的工藝學堂,歷經湖北中等工業學堂、湖北甲種工業學校、漢陽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武昌高級工業學校、中南鋼鐵工業學校、武昌鋼鐵工業學校的傳承與發展,1958年組建為武漢鋼鐵學院,開辦本科教育。1995年,隸屬于原冶金部的武漢鋼鐵學院、武漢建筑高等??茖W校、武漢冶金醫學高等??茖W校合并組建為武漢冶金科技大學。1998年,根據國家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需要,學校成為第一批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的劃轉院校。1999年更名為武漢科技大學。
學校校園總面積170.93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104.15萬平方米。校園依湖覽江、風景優美,教學設施齊備,辦學條件完善,是“湖北省生態園林式學校”、“全國綠化模范單位”。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特色鮮明,構建了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工、理、管、醫、文、經、法、哲、藝等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學科體系,材料科學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設置有15個舉辦本科教育的學院、70個本科專業,擁有6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3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12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建有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5個省級重點學科,冶金工程、礦業工程兩個一級學科分別位列全國高校第6位、第7位。
學校積極實施“人才強?!睉鹇?,形成了一支以“千人計劃”、“長江學者”、“百人計劃”、“楚天學者”、“國家杰青”計劃入選者為核心的高層次人才隊伍,以一大批高素質中青年教師為主體的教師隊伍?,F有教職工26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841人;師資隊伍中副高以上職稱人員比例超過59%。擁有雙聘院士8人,國家“千人計劃”創新人才6人、“長江學者”1人、“千人計劃配套引智工程”項目9項,“國家杰青”1人,湖北省“百人計劃”10人,國家及湖北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入選29人,全國模范教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5人,全國教學名師1人。
學校堅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和學分制改革,著力建設國內一流本科教育和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先后獲批國家教育質量工程項目49項,數量位居省屬高校第一;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4項,數量位居全國高校前15位。近五年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到94%以上。學生多次在國際國內科技創新和技能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2016年度我校學生共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獎勵440項,其中國際級獎勵8項,國家級獎勵160項;學校女籃在全國享有盛名,多次獲得全國大運會、CUBA和CUBS冠軍,培養了原國家女籃隊長苗立杰為代表的多位國家隊成員。
學校科研實力雄厚,在鋼鐵冶金、材料、機械、化工、控制等領域具有較為突出的優勢和特色。學校建有湖北省屬高校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耐火材料與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建有湖北省屬高校唯一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溫材料與爐襯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擁有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8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科研基地、1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校擁有1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聯合)、2個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近五年,學校主持和承擔了國家“973”、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級項目300余項,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獎120余項;獲得17項國家科技成果獎(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4項)。
學校堅持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共享,積極創新校企、校地合作模式。先后與寶鋼、鞍鋼、武鋼等30余家大型企業和湖北省內外有關地市州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成立了“武鋼-武科大鋼鐵新技術研究院”,“韶鋼-武科大煉鐵技術研究所”,“武漢科技大學宜興陶瓷與耐火材料研究院”,設立了“許家印獎學金”、“首安獎學金”、“科力生獎學金”、“濮耐獎學金”和“森泰環保勵志助學金”等16項社會獎助學金。
學校堅持面向世界,開放辦學。先后同境外三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學校與美國橋港大學(University of Bridgeport)合作舉辦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本科教育項目,與澳大利亞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合作舉辦機械工程專業本科教育項目,與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Birmingham City University)合作舉辦網絡工程專業本科教育項目等。
百余年來,學校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各類專門人才18萬余人。一大批杰出校友成長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專家學者、黨政領導、大型鋼鐵企業的董事長或總經理,學校被譽為“冶金高層次人才的搖籃”。廣大校友積極支持母校建設發展,學校位列2016年度中國大學校友捐贈排行榜第35位。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始終秉承“厚德博學,崇實去浮”的校訓,主動履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職責,不斷增強辦學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為創建國內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而不懈奮斗。
相關文章推薦
更多>10
27
武漢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同等學力申碩優勢顯著:學習模式靈活,周末面授+線上回放適配在職節奏,不耽誤工作;實踐資源對接武漢本地機械龍頭企業,案例真實可落地,師資側重實戰;學位適配本地企業晉升需求,評職稱認可。對比普通研究生,無需統考、時間成本低,更適合武漢機械在職人士提升。
10
23
武漢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同等學力申碩積分落戶加分問題,官方政策明確指出該途徑所獲碩士學位無法用于國內主要城市積分落戶的學歷學位直接加分。北京、上海、廣州等核心城市僅認可學信網可查的國內雙證碩士或中留服認證的海外學位。雖然學位本身不直接加分,但申碩過程可通過省部級創新創業獎項、職住區域規劃或社會服務貢獻等維度間接提升積分。對積分落戶有明確需求者,建議轉向非全日制雙證研究生、教育部批準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或認證留學碩士等替代路徑。該學位仍具法定效力,適用于職稱評定及職業晉升場景。
09
15
武漢科技大學在職研究生的學歷與報考方式相關:非全日制研究生畢業獲標注“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學歷(學信網可查),同等學力申碩僅獲學位證,無學歷證。相比全日制,其優勢在于課程與行業需求深度綁定,學習時間靈活,不影響工作;局限是學術資源獲取較少,部分企業對其認可度有差異,更適合職場提升而非學術深耕。
09
05
本文詳細解析武漢科技大學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報考條件與申請流程,針對職場人士提供高效申請策略。內容包括學歷要求、工作經驗標準等報考資格審核要點,報名步驟、材料提交指南及審核時間節點等流程細節。同時,分享實用高效申請技巧,如時間管理、材料優化準備和面試應對方法,幫助在職人員平衡工作與學習,避免常見申請延誤問題。通過掌握核心要點,讀者可提升申請效率,順利實現職業進階目標。
07
21
武漢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在職研究生有同等學力申碩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兩種報考方式。同等學力申碩入學免試,滿足一定學歷及工作經驗要求即可,申碩需參加學科綜合與英語全國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初試參加管理類聯考,考管理類綜合能力、英語二及復試階段的思想政治理論;復試含專業面試與綜合評估,大?;蚩鐚I考生復試需加試兩門課程。
06
23
武漢科技大學在職研究生通過同等學力申碩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同等學力申碩專業多,學費2.4-3.6萬元,學制2年,網絡授課;非全日制研究生有公共管理和工程管理專業,學費分別為11.7萬元和16.2萬元,學制3年,周末或集中授課。同等學力申碩申碩時還有統考報考費及論文答辯費等,非全日制還有教材資料費等。
客服電話:010-51264100
中國在職研究生網
免費咨詢
張老師
15901414201張老師
13810876422周老師
15811207920育小路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專業簡章學校隨時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