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推薦
更多>
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中國政法大學是一所以法學為特色和優勢,兼有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理學等多學科的“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 和“2011計劃”項目重點建設高校,直屬于國家教育部。學校現有海淀區學院路和昌平區府學路兩個校區。
學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四校的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學院,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了校名。1954年,學校遷址至學院路。1960年成為國家確定的全國重點高校。文革中學校停辦,1978年復辦。1983年,北京政法學院與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組建為中國政法大學,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校名。學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進修生院、研究生院三院辦學格局。1985年,學校開辟昌平校區。進修生院后更名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單獨辦學,2000年復又合并于中國政法大學。
學校在6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為國家培養了各類優秀人才20余萬人,參與了自建校以來幾乎國家的所有立法活動,引導著國家法學理論的變革和法律思想的更新,代表著國家對外進行法學等領域的學術交流。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5625人,其中本科生8529人,研究生6058人,留學生1038人;教師928人,其中教學科研崗位教師845人,輔導員83人;教學科研崗位教師中博士生導師167人、碩士生導師602人,教授285人,有博士或碩士學位的比例達88.29%。
學校現有法學院、民商經濟法學院、國際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法律碩士學院、中歐法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商學院、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社會學院、光明新聞傳播學院、國際儒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網絡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港澳臺教育中心、科學技術教學部、體育教學部共18個教學單位;設有訴訟法學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法律史學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證據科學研究院(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法治政府研究院/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人權研究院(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比較法學研究院、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法學教育研究與評估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法和經濟學研究中心、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全球治理與國際法治協同創新中心、知識經濟與法治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人權建設協同創新中心、法治政府協同創新中心15個校級科研機構。其中,由中國政法大學牽頭組建的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是首批經教育部、財政部認定的14個國家“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之一。2014年,學校參與組建的“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創新中心”成為第二批獲得認定的24個國家“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之一。學校積極推進“智庫”建設,聚焦重大問題,服務國家戰略,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的智力支持,目前共完成首批15個“智庫”研究團隊的遴選工作。
學校設有法學、偵查學、政治學與行政學、行政管理、國際政治、公共事業管理、工商管理、經濟學、國際商務、哲學、漢語言文學、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學、社會工作、應用心理學、英語、德語、新聞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共19個本科專業,其中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社會學為特色專業。擁有7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3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和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社會學、 心理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為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其中,政治學為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法學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學校先后與44個國家和地區的173所知名大學和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每年通過各類合作交流項目派出近千名師生赴境外交流學習,聘請三百余名長短期外國專家來校講學。2008年建立的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是中國政府和歐盟在法學教育領域最大的合作項目。隨著該項目的實施,學校培養國際型法律人才的格局、規模已經初步形成。學校從2009年開始全面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不斷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2012年以來,學校已分別與英國班戈大學、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大學合作建成2所孔子學院。目前經學校積極籌備,第3所孔子學院——巴巴多斯西印度大學凱夫希爾分校孔子學院即將建成。
學校的校訓是: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學校的辦學目標是:用20年左右的時間,把學校建設成為開放式、國際化、多科性、創新型的世界知名法科強校。
學生、教師基礎數據截至2014年9月,其他數據截至2015年1月。
相關文章推薦
更多>11
07
應屆畢業生面臨中國政法大學在職研究生和全日制哪個好的抉擇,需結合個人發展規劃與學習能力綜合評估。政策差異顯著體現在招生專業調整上,如新增海南自貿港法治、文化法學等特色方向,以及報考時間區別,在職形式分同等學力申碩和非全日制,報名入口與全日制不同。應屆生選擇學習形式建議包括評估自身時間精力投入、職業興趣匹配新增方向,并重視考試準備適應科目變化。最終決策應基于全面權衡,避免影響職業進階,建議咨詢招生顧問獲取個性化指導。
11
06
中國政法大學同等學力申碩申請條件正式更新,新增專業限制成為政策亮點。政法大學同等學力申碩申請條件明確區分課程學習與學位申請資格:大專學歷者可參與課程班學習,申請碩士學位需滿足學士學位加三年工作經驗,或持有碩博學位。申請者需在專業領域取得單位認可的工作業績或科研成果。政法大學同等學力申碩專業限制聚焦19個細分方向,涵蓋經濟法學、民商法學、金融學、工商管理等熱門領域,精準對接市場需求與職業發展路徑。
11
06
中國政法大學在職研究生招生專業中,公共管理、社會工作、馬克思主義理論、行政管理競爭壓力較小,報錄比均低于1:4。這些專業有明確工作經驗要求,能過濾部分考生,招生規模穩定適中,學科方向偏實用。報考需結合職業方向匹配專業,關注官方招生動態,針對性準備復習,平衡低競爭與職業適配性。
11
03
中國政法大學同等學力申碩報名時間分為課程班報名與統考報名兩階段,為在職人員提供靈活窗口。預報名期間考生需完成基本信息填報,正式報名則需提交完整材料并繳費,強調信息準確性以避免審核失敗。考試安排涵蓋網上確認、準考證打印及考試環節,考生需及時上傳材料并關注審核結果,考前自主打印準考證并核對信息。
10
31
中國政法大學在職研究生免試入學模式為職場人士提供了靈活深造的重要途徑,尤其體現在同等學力申碩課程班。對于關注中國政法大學在職研究生免試入學怎么樣的考生,該模式允許學員先參與課程學習再申請碩士學位,顯著降低進修門檻。申請者需具備國民教育系列大專及以上學歷,提交基礎材料即可報名課程學習,部分法學專業對前置學歷無硬性限制。大專學歷者可參與課程學習并積累學分,但申請碩士學位需滿足學士學位滿三年等條件,并通過全國統考及論文答辯。當前正值新一年度招生季,建議意向學員及時查閱官方簡章,結合自身學歷基礎與學術目標選擇適合
10
30
中國政法大學在職研究生法學分兩種報考方式:同等學力申碩學制2年,可延長1年,學費3.8萬-5.2萬元,按學年繳,含課程、教材等費用;非全日制研究生學制多3年,個別方向2.5年,不可延長,學費8.6萬-12.8萬元,僅含課程費,教材等需另繳。選擇時可按時間靈活度(忙選同等學力)、職業需求(需雙證選非全日制)判斷。
客服電話:010-51264100
中國在職研究生網
免費咨詢
張老師
15901414201張老師
13810876422周老師
15811207920育小路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專業簡章學校隨時查